退款率300%,商家崩溃了
发布时间:2025-10-19 01:44 浏览量:1
五一有人穿着不剪吊牌的衣服去玩,5月3日有女装店退款率飙到300%,商家彻底崩了
这事起因不复杂,旅游旺季里,一张照片把火点着了
女游客穿着未剪吊牌的连衣裙拍照,镜头里吊牌晃得直扎眼
没等假期结束,商家就开始收“过夜衣服”——衣领有粉底,腋下有汗渍,裙摆有口红印
“五一白嫖党”
这个词迅速升温,评论里有人骂不讲理,有人说“谁还没想省点钱”,可店主们是真的绷不住了
我认识的一个做女装的小老板,说起五一时手都在抖
“假期退款率超过100%,有一天甚至到300%,卖一件退三件,我这店是做慈善吗?”
他摊开退回来的快递,一件件闻过去,香水味夹着汗酸,盒子里塞着一张字条写“色差严重”,他苦笑,“我倒是想见见现实里没有色差的日光”
为了国庆不再被“过夜衣服”拖垮,商家们想出新招——巨型吊牌
那真是巨,硬且扎,穿上出门分分钟被它提醒“不能当新衣”
大吊牌的逻辑很朴素:不舒服,不好看,你就不会穿出门
不少消费者在网上表示支持,说这是防“蹭衣服拍完又退”的好办法,谁都不想收到别人穿过的东西
但说句实话,吊牌只是一块膏药,贴得住流血,止不住根上的病
服装行业的退货率向来吓人,女装尤其凶
行业报道里写,女装退货普遍在50%往上,羽绒服这种细分类目甚至有人说超过80%
新华网在2025年5月的报道也提了数据,线上女装退货率一般在50%到60%,男装在30%到40%;
直播场景更狠,央广网在2025年7月说有的能到80%以上
我没法反驳,因为身边不少女性朋友确实是“买十退九”,她们叹气,尺码乱、面料薄、颜色和图不一样,穿上镜跟穿到身上是两回事
时尚产业独立分析师程伟雄的观点挺扎心:女装线上退货高,是因为消费期待和商品品质之间有鸿沟,设计同质化、价格内卷、尺码标准混乱
这话听着不舒服,但也不能只怪消费者
一些店铺拍照靠滤镜、选模特靠“天生不费力”,裙子被拍成梦,寄到你手里是皱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的廖怀学也说,除了商家得提升质量,平台要对商家遭遇恶意退款的损失负起相应责任,别把锅都甩给店主
你可能会问,平台到底做了啥
之前为了“体验”,不少平台对“仅退款”极度宽容
甚至出现无审核“秒退”的做法
去年开始,拼多多、淘宝、抖音、快手、京东陆续宣布取消“仅退款”,给商家一点喘气的机会
今年5月,淘宝又上线了“高退款人群屏蔽功能”,服饰商家可以在自定义推广里屏蔽高退款人群或减少曝光
这功能一出,争议也跟着来了,有人说平台是在被约谈后转身“讨好商家”,有人批评这像是在躲监管
我的看法是
这招有用,但不能当万能钥匙,平台的规则要公开、透明、可申诉,否则又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说到极端,去年底有个视频让我很不是滋味
山东一位商家摊出退回来的演出服,吊牌被摘,裤腿脏得像是刚蹭完地,还想按“七天无理由”退
更早前,山西有高校在网店统一买表演服,活动一结束集体退货,这种“用完就还”的逻辑如果流行起来,谁还肯认真做货?
类似的事,今年4月底沈阳一所职业学校也发生过,几十名学生买衣服参加运动会后集体退,标注“质量问题”,最后触发平台风控,店铺被封3个月,损失十来万
校方后面原价买回了衣服
但店铺的伤口不是补账就能愈合,平台权重、口碑、流量这些东西,一旦砸了,重来不比补货轻松
回到大吊牌
它确实能挡住“穿了就退”的一部分人,但也带来成本压力
有做吊牌的商家说,最近两个月纸质大吊牌做了四五万个,起订量按“万”算,单个成本在0.1到0.3元之间
听着便宜?
算到运营里就不便宜了
库存滞销,大吊牌也跟着压仓,仓储占地、周转占钱
你以为绑个牌子就能把退货问题按住,实际是把现金流也一块勒紧了
更凌乱的是,网上已经有人教怎么“无损拆吊牌”
这意味着大吊牌只是第一道栅栏,不是终点站
要真想把退货率降下来,得从三头发力——商品、平台、消费者
商品这头,材料和工艺不能糊弄
棉的含量得实打实,手感要软而不易起球,耐磨、缩水率这种基础指标要检测
缝线要匀且牢,纽扣要稳,车线不能拖泥带水,服装这行,细节就是口碑
平台这头,退货规则要既保护消费者,也保护商家,像“退货宝”、取消“仅退款”、屏蔽异常人群这类工具要配套清晰的证据链、申诉渠道和处罚标准
消费者这头也要讲规矩
“七天无理由退货”不等于“七天无条件退货”,这是今年5月实施的《售后服务无理由退货服务规范》里写得明明白白
服装、鞋帽、箱包、玩具、家纺、家居类的“不完好”标准包括商标被摘、标识被剪、商品受污受损
店主们也别光生气
收货后立刻拍照录像留证据,有污渍有折痕有异味,依法有权拒绝退货
我见过太多店主把夜里的灯开到亮,检查每一件退回的衣服
那种把皱纹抚平的动作里有诚意也有疲惫
我也见过买家在镜头前惊喜地试穿
买到合身的那一刻,像为生活加了一个小彩蛋
电商不是谁战胜谁的江湖,它终究是合作分工
高退货率不是一天长出来的,也不可能一天消下去
从选品、打样、质检,到规则优化、售后分责,再到理性购物、正确维权
每个环节都要把自己该做的事做扎实
如果说大吊牌是商家自救的第一步,那把商品做好、把规则讲清楚、把秩序护起来,才是走向长期主义的路
这条路不热闹,但它稳
愿每一件寄出的衣服都有人认真对待,愿每一次退货的决定都不把彼此推向对立
最终我们要的,是在屏幕这头和那头
把信任重新穿回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