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是东方卫视&

发布时间:2025-10-08 16:32  浏览量:2

文| 柚柚

编辑| 文静

初审|小满

说起麻伊琳这个名字,老上海人应该都不陌生。

那个在东方卫视主持《人气美食》《互动点点吧》的知性女主持,镜头前永远妆容精致、谈吐得体,谁能想到她现在每天凌晨三点就要起床,穿着运动服在水果批发市场搬箱子、挑果子?

从台前的聚光灯到仓库的冷库灯,从年薪几十万到重新创业,她到底经历了什么?

这个曾经让多少人羡慕的"铁饭碗"工作,为什么说放就放了?

麻伊琳这个名字在上海滩的电视圈可不是白叫的。

当年她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进上海戏剧学院播音主持专业,大二就开始在电视台做直播,这在同龄人里已经算是起跑线就赢了。

毕业后顺理成章留在台里,从实习生一路做到知名主持人,主持过的节目一个接一个。

《人气美食》这档节目让她真正火了起来。

每天带着观众吃遍上海的大街小巷,哪家馆子的生煎好吃,哪个师傅的手艺正宗,她说出来观众就信。

那时候走在街上都有人认出来打招呼,商场逛个街也会被粉丝拦住要签名。

《互动点点吧》《今日印象》这些节目也都是她主持的,在东方卫视的那些年,她就是妥妥的当家花旦。

工作稳定,收入可观,还有大把的粉丝喜欢,这种日子在外人看来简直不要太完美。

台里的化妆间、录影棚、办公室,这些地方她闭着眼睛都能走,同事们也都相处得很好。

那个时候的麻伊琳,大概做梦都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离开这个熟悉的地方。

爱情来的时候,麻伊琳选择了相信。

她结婚生子,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小名叫山山。

本以为人生就这样圆满了,事业家庭双丰收,该有的都有了。

孩子出生后,她满心欢喜地准备当个好妈妈,给孩子最好的照顾。

谁知道婚姻这东西,有时候真的说散就散。

孩子还不到一岁,婚姻就走到了尽头。

离婚对任何女人来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还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

麻伊琳争取到了抚养权,从那天起,她就变成了一个单亲妈妈。

一个人带孩子有多难,没经历过的人根本想象不到。

半夜孩子哭闹要换尿布,生病发烧要抱着跑医院,白天还要工作录节目。

好在有外婆帮忙,这个家才没有彻底乱套。

外婆成了她最大的依靠,帮着带孩子、做饭、操持家务,麻伊琳才能继续在台里工作。

那段时间她整个人都是紧绷的。

早上把孩子交给外婆,晚上录完节目赶紧往家跑,就怕孩子找不到妈妈哭。

化妆间里经常能看到她抱着手机看家里监控,一看到孩子哭就心疼得不行。

这种日子持续了很长时间,麻伊琳咬着牙一天天熬过来。

屋漏偏逢连夜雨。

就在家庭出现变故的时候,整个电视行业也开始走下坡路了。

网络视频平台崛起,短视频火得一塌糊糊,传统电视台的收视率一年不如一年。

广告商开始撤资,节目预算被削减,台里的气氛变得压抑起来。

麻伊琳能感觉到变化。

节目组的人越来越少,有的栏目直接停播,同事们私下都在议论要不要换工作。

收入也受到了影响,奖金少了,福利缩水,这对一个单亲妈妈来说打击不小。

孩子要吃要穿要上学,房贷要还,生活成本一分都少不了。

她尝试过转型。

做美妆直播、家居直播,什么热就试什么。

镜头前她还是那个专业的主持人,但效果很不稳定。

有时候播几个小时只卖出去几单,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

这种不确定性让她焦虑,总觉得这不是长久之计。

电视台这个曾经让她骄傲的地方,现在变得有些陌生。

那个金字招牌好像不再那么闪亮,守着这份工作,未来能怎样?

麻伊琳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出路。

改变来得很突然。

有人建议她去做水果生意,理由是这行永远有市场,人总要吃水果。

麻伊琳想了想,决定去试试。

她来到了辉展水果批发市场,这个每天凌晨就开始热闹的地方,成了她事业的新起点。

第一天进市场,麻伊琳完全懵了。

到处都是吆喝声,各种水果堆得像小山,批发商们操着不同的口音在谈价钱。

她站在那里,突然觉得自己就像个外星人。

什么智利车厘子、泰国山竹、新西兰猕猴桃,这些水果她吃过,但怎么挑选、怎么分级、怎么定价,一概不知。

从零开始学真的很难。

什么叫A级果B级果,什么温度储存哪种水果,怎么看果子的新鲜度,这些都要重新学。

市场里的老师傅看她一个女的,还是从电视台来的,都觉得新鲜。

麻伊琳也不矫情,该问就问,该干就干。

搬箱子、整理货、打包发货,什么活都要干。

最难熬的是作息时间的调整。

做主持人的时候再晚也就录到晚上十点,现在凌晨三点就要起床,四点必须到市场。

开始那段时间,麻伊琳每天都是靠闹钟硬撑,困得眼睛都睁不开。

冬天的凌晨更冷,穿着厚外套在冷库里挑货,手都冻僵了。

麻伊琳发现自己还是离不开镜头。

既然做水果生意,为什么不用直播的方式来卖?

她把直播间搬到了仓库,镜头对准各种新鲜水果,用她专业的主持功底给观众介绍。

这个车厘子产自哪里,怎么挑选,怎么保存,说得清清楚楚。

开始的时候直播间只有几千个粉丝,观众也不多。

有些老粉丝看到她改行卖水果,还挺意外。

评论区有人问:"你不是主持人吗?怎么卖起水果了?"

麻伊琳也不遮掩,大大方方承认自己在转型,想踏踏实实做点生意。

她的专业性很快体现出来了。

别的直播间可能就是吆喝着卖,她却能把每种水果的产地、特点、营养价值都讲得明明白白。

观众看着她在冷库里熟练地挑果子、分级、打包,觉得这个主播是真懂行。

慢慢地,粉丝从几千涨到几万,再到几十万,生意越做越好。

直播卖水果和主持节目完全不同。

节目有剧本有流程,直播却要随时应对各种状况。

有人下单要立刻处理,有人问问题要马上回答,快递出了问题还要负责售后。

麻伊琳把以前在电视台练就的应变能力全用上了,直播间经营得有声有色。

2023年,麻伊琳做了一个新决定——创立自己的女装品牌。

水果生意已经上了轨道,她想试试别的可能性。

做过主持人,对镜头前的形象一直很讲究,对女装的审美也有自己的想法。

她投入资金,组建团队,开始设计生产女装。

这个决定在外人看来有些冒险。

毕竟女装市场竞争激烈,大大小小的品牌数不胜数。

麻伊琳却觉得,既然已经转型创业了,就不怕再试一次。

水果生意给了她信心,也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粉丝基础,女装品牌也许能做起来。

她的女装定位在中等价位,款式简约大方,适合三十到四十岁的女性。

这个年龄段的女人对衣服的要求很实际,既要好看也要实用,价格还不能太贵。

麻伊琳自己就是这个年龄段,她很清楚目标客户想要什么。

品牌推出后反响不错,靠着她的粉丝基础和口碑,销量稳步上升。

现在麻伊琳的生活节奏是这样的:早上处理水果生意,中午跟进女装订单,晚上直播带货。

两个生意都要兼顾,忙得脚不沾地。

有人问她累不累,她说累是肯定的,但这种忙碌让她觉得踏实。

自己挣的每一分钱都看得见摸得着,这种感觉比以前在台里拿工资要实在得多。

母子俩的新生活

山山在妈妈的陪伴下慢慢长大。

小时候他还不太懂事,现在已经是个懂事的少年了。

麻伊琳很重视孩子的教育,虽然忙,但在孩子的事情上从不马虎。

山山学琴,她就陪着练;孩子做作业,她就在旁边工作。

山山的性格很像妈妈,踏实稳重。

练琴从不偷懒,每天都按时完成任务。

学习也很自觉,不用麻伊琳天天盯着。

这让麻伊琳很欣慰,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有时候反而更独立更懂事。

家里现在是三代同堂。

外婆年纪大了,还在帮着操持家务,做饭带孩子。

麻伊琳知道这些年最辛苦的其实是外婆,如果没有外婆的支持,她不可能走到今天。

每次看到外婆忙前忙后,她都觉得亏欠,总想着以后好好补偿老人。

生活虽然忙碌,但很充实。

早上一家人一起吃早饭,晚上回家能看到孩子和外婆,这种平淡的幸福是麻伊琳现在最珍惜的。

离婚的阴影已经慢慢淡去,水果生意和女装品牌都走上正轨,孩子健康成长,这就是她想要的生活。

麻伊琳偶尔也会想起以前在电视台的日子。

那些录节目的场景,同事们的笑脸,主持节目时的紧张和兴奋,都成了回忆。

她不后悔离开,因为那个决定让她看到了不一样的人生。

从聚光灯下走出来,走进人间烟火里,她反而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现在的麻伊琳,白天是水果批发商,是女装品牌创始人;晚上是直播博主,是单亲妈妈。

她每天穿着运动服在市场里忙碌,手上沾着水果的汁液,但眼里有光。

这束光不是聚光灯打出来的,是她自己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底气和自信。

结语

麻伊琳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不愿意转身的自己。

从电视台一姐到水果批发商,这个跨度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

她选择放下过去的光环,踏踏实实从零开始,这份勇气就已经赢了。

生活会给人出难题,但只要肯努力肯吃苦,总能找到新的出路。

现在的麻伊琏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一个家,也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信息来源:

《上海戏剧学院校友发展纪实》上海戏剧学院出版社 2024年

《中国电视行业转型研究报告》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23年

《辉展市场批发商访谈录》上海果品行业协会 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