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刚进入电商领域的朋友,都喜欢从“小而美”入手,……
发布时间:2025-09-21 22:27 浏览量:1
很多刚进入电商领域的朋友,都喜欢从“小而美”入手,认为专注一个小众品类,竞争小、易上手。结果呢?往往不到几个月,店就撑不下去了。
我们见过太多这样的案例:有人专门卖某种特定功能的用品,比如仅面向某一特定人群设计的工具,结果开张三个月,流量寥寥、订单屈指可数,最终只能关门了事。
问题出在哪儿?
——你是在“经营产品”,而不是在“经营人”。
电商的本质,根本不是卖某一样货,而是持续服务好一类人。
举个例子:
如果你只卖跑步鞋,客户买完鞋,交易就结束了。但如果你服务的是“热爱运动的年轻人”,那你不仅可以卖跑鞋,还可以卖运动袜、运动装备、健康食品,甚至组织跑步打卡活动。你看,同样是卖货,后者却能让客户反复回来,甚至主动推荐朋友来买。
为什么那么多人卡在“垂直细分”里走不出来?
因为“垂直”往往意味着“窄”,窄就意味着人群基数小、复购率低、拓展空间有限。
比方说,你专门做孕妈服装,目标客户群非常明确——孕期女性。但怀孕周期通常不到一年,大多数客户生完孩子后就不会再买孕妇装了。复购率低,你就得不停地拉新客,成本自然就高。
但如果你做的是“25-35岁都市女性的穿搭”,那就不一样了。这类客户不仅有穿衣需求,还会买配饰、包包、家居用品,甚至会因为信任你,而购买你推荐的美妆品、零食、电子产品……你的生意宽度完全不同。
所以真正可持续的思路,是“围绕一群人,卖多种货”。
这不是叫你开杂货铺,而是基于同一批人的不同生活场景,自然延伸产品线。
比如:
你原本卖通勤女装,后来发现客人常问:“有没有搭配的项链?”“能不能推荐一款好用的包包?”这时候你顺势上线配饰和包包,就非常自然。
再比如你卖健身器材,老客户常提到运动后恢复很累,那你推荐筋膜枪、蛋白粉,也是合情合理。
我认识一位很厉害的店主,最早只卖女装。后来她逐渐发现,客人常跟她聊搭配、聊生活,问她哪里可以买到好看的家居品。于是她陆续开了新店,做配饰、做家居,把所有店铺的粉丝互相引导、互相转化。就靠这一招,现在她的年销售额已经破亿。
这才是高手做法:
先定位一群人,深挖他们的需求,再逐步拓展产品。
你可能会问:那有些小众品牌怎么活下来的?
比如专门做宠物服饰中特别冷门的一个风格。说实话,能活下来的,大多背后有极强的供应链或营销团队,能把非常窄的品类打穿打透,甚至做成全国乃至全球的生意。但这对普通新手来说,难度太大了。
更稳妥的方式是什么?
先抓住一个人群,把客户基数做大,再借助他们的信任,慢慢扩展产品。抗风险能力更强,生意也更容易持续。
还有人会说:“我就想专心做好一个品,做精做深不行吗?”
行,当然行。但前提是,这个品类的市场要足够大,或者你有能力把它卖向更广的市场。否则,只靠本地或自然流量,很可能连推广费都赚不回来。
记住一句话:
你不是在卖货,你是在帮一群人解决生活问题。
你不是卖衣服的,你是帮职场女性变得更自信的;
你不是卖母婴用品的,你是帮新手妈妈更轻松带娃的。
把事情颠倒一下顺序:先看人,再看需求,最后匹配产品。思路一换,市场一片开阔。
总结一下,电商要做得好,关键不是“卖什么”,而是“卖给谁”。跳出“细分产品”的陷阱,走向“经营人群”的正道,你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希望这些经验能给你带来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