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66%,又土又贵却开遍商场,曾经的中产标配,如今却惨遭嫌弃
发布时间:2025-08-27 23:26 浏览量:10
曾经喜欢逛商场的人,应该对“地素“门店印象非常深刻。
亮晶晶的大橱窗,灯光打在模特身上,非常的耀眼,至于衣服的价格,随便一件就是上千元,俨然一副“轻奢代表”的姿态。
那时,很多中产女性觉得穿上一件地素,就能气场全开。明星刘雯、周冬雨、舒淇都穿过它的服装,品牌热度一度堪比国际大牌。
可时间走到2024年,故事完全变了味,地素不仅接连关掉上百家门店,营收也一路下滑,口碑更是崩塌。
不但消费者不再买账,而且年轻人还吐槽设计“又贵又丑”,连忠实粉丝都动摇了。
曾经高高在上的女装一姐,如今快要被写进时代的眼泪。
为什么一个本土轻奢品牌,会从顶峰滑落?这背后不仅仅是公司策略失误,更是一场消费观念的转折。
01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地素的起点并不高。
1991年,创始人马瑞敏和婆婆在温州开了一间胡同小店,凭着独到的眼光和合适的定价,生意迅速红火。
后来,公司注册为骊谷服饰,短短几年,销售额就突破亿元,员工超过300人。
2002年,一家人搬到上海,借助时尚氛围继续扩大版图。
2006年,地素品牌正式诞生,马瑞敏也从幕后走到台前,掌握实权。
即使2010年婚姻破裂,股份重组,最终控制权仍落在母女手中。换句话说,从创业到壮大,地素一直是女性主导的企业。
2013年,马云的云峰基金投资1.8亿元,为地素注入资本。
此后几年,品牌扩展出高端线DIAMOND DAZZLE、年轻线d’zzit、男装RAZZLE,甚至推出明星联名系列。
2018年,地素成功登陆A股,首日涨停,马瑞敏身价暴涨,成为资本市场焦点人物。
这一切的发展,看上去都近乎完美,时尚标签、中高端定位、明星效应、资本加持,地素走出了一条本土轻奢的成功样板。
可惜,这种顺风顺水的成长,也埋下了未来的隐忧。
02
过去十年,中产女性愿意为设计和品牌调性买单。
地素单品定价多在1000到4000元之间,主打“都市女性的轻奢日常”,迎合了当时崛起的消费心态,既要与快时尚拉开差距,又想比奢侈品更“亲民”。
然而,进入2020年代,消费逻辑发生了巨变。
电商和二手平台让价格越来越透明,消费者开始精打细算。
几千块一件的地素,被拿来和ZARA、UR对比时,显得性价比全无,拿来和Coach、MK比时,又缺乏国际大牌的光环。
更要命的是,年轻人审美变了,以前大家追求繁复和华丽,现在更喜欢极简和舒适。
地素标志性的重工设计,曾经让人觉得高贵,现在却被吐槽累赘、不实穿。
很多顾客反映,衣服价格太高,质量却和百元小众品牌差不多。
这样一来,地素陷入不上不下的尴尬,既不能再吸引追逐潮流的年轻人,也留不住讲究性价比的中产群体。
03
地素曾经以“商场门面”自豪,门店开在核心商圈,装修豪华,用高客单价撑起轻奢形象。
2018年上市时,全国门店超过1000家。
然而,当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逐渐成为主流,地素却始终没有真正适应线上打法。
线上售价和线下价格差距过大,让不少消费者心生不满。
一些人发现,同款衣服在电商打折价只要几百块,而线下店依旧几千元,这种落差让品牌公信力严重受损。
与此同时,快时尚品牌在线上迅速抢占年轻用户,小红书、抖音上的小众设计师品牌不断涌现。
反观地素,不仅数字化迟缓,社交媒体上的声量也越来越弱。
等到公司意识到问题,线下门店早已接连关停,2024年一年之内,关掉了超过140家店。
从商场宠儿到电商边缘人,地素的失速不是一夜之间,而是长期的路径依赖所致。
04
消费者吐槽地素的声音越来越多,有两个核心原因。
第一:设计风格同质化。十几年前的重工和繁复风格,确实让地素一炮而红。
但多年不变的套路,很快让消费者觉得老气和审美疲劳。
特别是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全球化审美,本土品牌如果不能快速更新,很容易被替代。
第二:品牌架构混乱。DAZZLE、d’zzit、DIAMOND DAZZLE、RAZZLE四个品牌,定位在公司内部或许清晰,但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几乎分不清。
尤其是当线上价格参差不齐时,消费者完全搞不明白到底差别在哪。
这种混乱,直接削弱了品牌辨识度,也让地素在传播中失去了“记忆点”。
最终结果是,口碑滑坡,忠实用户流失,新客增长停滞,曾经代表“轻奢女装”的地素,变成了尴尬的代名词。
05
地素的经历,不仅仅是一家公司的起落,更是中国轻奢女装的缩影。
它暴露了三个关键问题:
第一:过度依赖单一消费群体。中产女性的审美和消费习惯并非一成不变,一旦群体心态转向务实,品牌神话很快破裂。
第二:线下情结过重,错过线上转型窗口。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在哪里,品牌就该出现在哪里。没有线上布局的轻奢,终究会掉队。
第三:品牌没有形成独特价值护城河。设计、面料、营销都可以被模仿,唯有深度的文化认同和持续创新,才能真正锁住用户。
地素曾是“女装一姐”,如今却站在被淘汰的边缘。
它的沉浮告诉我们,再光鲜的品牌,如果不能理解市场变化,最终也会被时代抛弃。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是一种消费观念的进化,对于企业来说,这是一场必须直面的拷问。
轻奢不是挂个价签就能成立,而是要在价格、设计、体验、品牌力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
或许,只有当地素真正从云端走下来,重新倾听普通女性的需求,才能有机会再次赢得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