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队司令化身女装大佬!

发布时间:2025-07-16 22:09  浏览量:1

文︱陆弃

从F-14“雄猫”驾驶舱到海军作战空战理事会主席,少将迈克尔·唐纳利的军旅履历几乎堪称完美。三十余年服役,长期驻守太平洋一线,历任航母舰长与航母战斗群指挥官,资历深厚、调动频繁,本可顺利晋升中将、接掌美军战略重镇——第七舰队司令之位。然而,仅仅因为一场他在2016年主持的“航母变装表演”,唐纳利的晋升就此戛然而止。美防长赫格赛斯一纸命令将其从提名名单中除名,未作详解,仅留下“感谢服务、祝愿好运”的标准格式回应。但谁都清楚,这场针对唐纳利的“政治处理”,与美军内部更深层的文化碰撞密不可分。

故事的关键发生在2016年,美国海军航空母舰“里根”号在西太平洋巡航期间。当时舰长唐纳利批准舰上一名水兵——约书亚·凯利下士,在舰上组织并参与了一系列“变装皇后”表演。凯利男扮女装、浓妆艳抹,站在“自由与力量”并存的甲板上起舞,赢得同袍喝彩。几年后,凯利更凭借这一身份入选2022年的“数字大使试点计划”,成为美军面向年轻人形象宣传的“新窗口”。

然而凯利的“红”也伴随着“火药味”。他成为保守派眼中的“政治正确产物”,更被批为“军队娱乐化”、“虚假代表美军价值”。共和党背景浓厚的“美国第一法律”组织穷追不舍,不仅要求调查凯利,还将枪口指向唐纳利,最终导致这位少将在升迁节点被“卡死”。凯利成了少数群体象征,而唐纳利则成了那面“包容多元”战旗下的第一批“牺牲品”。

这出“政治绞杀”的导火索早已埋下。在高调推动多元文化、性别平权政策,五角大楼顺势推出跨性别者参军、LGBT军官晋升、性别中立语言改革等措施,试图在部队文化中植入“多样性”DNA。海军甚至公开宣扬“拖曳表演”是军队内部鼓舞士气的一部分。这些做法虽然赢得一部分进步派支持,但也不断激起传统保守力量的反弹。

新任国防部长赫格赛斯便是这种保守力量的代表人物。他出身媒体界,是福克斯新闻前主持人、特朗普圈内人,素有“反觉醒”旗手之称。上任后,他不止一次批评军队“偏离战斗本质”,公开承诺将“去意识形态化”、削减所有与“社会工程”挂钩的军中项目。撤销唐纳利提名,不仅是一纸人事命令,更是一记政治投枪——向内部官僚体系亮明态度,向共和党基层交差,向特朗普势力传递忠诚。

唐纳利本人并非变装者,也非LGBT群体公开支持者。他的“罪名”只是容忍甚至鼓励过一场娱乐性质的内部演出。换言之,昔日因“包容”获赞,如今却因同一行为被视作“投敌”。从一名合格的军官到失去上将之路,唐纳利的人事悲剧显露出美军在政治风向转变下的制度失控。

这并非孤例。今年以来,美军内部已有多名高级军官被因“立场问题”边缘化。例如,美国空军某训练基地取消跨性别讲座后,支持者集体辞职;一名曾参与性别中立语言改革的海军军官被“调离核心岗位”;还有在社交媒体上使用“他/她”代词引发内讧的军法官,皆成舆论争议焦点。军队原本应是高度纪律化的团体,却在意识形态激烈对撞中频频“溃堤”,政党斗争早已从议会渗入五角大楼。

这种剧烈震荡,背后是美国社会撕裂加剧的缩影。拜登政府将“平权”、“多元”作为选举动员口号之一,而共和党则反击“觉醒左派”渗透军队,试图以“恢复传统荣誉”为号召召回白人蓝领选票。唐纳利事件中最具有象征性的不是表演本身,而是“航母”这一舞台。作为全球霸权工具的标志,“里根”号变成美国文化战争的前线阵地,军人从战士变成“价值展示者”,无论他们想不想参与。

退一步说,即便变装秀本身存疑,也应由海军内部通过审查和问责机制评估,而不是由五角大楼领导直接“政治裁决”。唐纳利服务三十余载,战功赫赫,无论如何也该获得透明程序和制度性公正,而不是任由一份保守派“投诉信”就断送前程。这种现象正好证明:取消文化并非进步派专属武器,反过来也能成为保守派清洗不合己意之人的工具。

对于亚太局势而言,这场人事风波也将产生不容忽视的连锁反应。第七舰队司令一职事关美军在印太的前线布局,是“第一岛链”战略核心枢纽。唐纳利熟稔该区域,对日、韩、台都有实战经验,他的被撤换无疑令舰队临时失去一位了解地区脉络的老将。眼下南海局势趋于紧张、美台互动频繁、美日联合演习也进入密集期,第七舰队指挥官“真空”期延长,或将影响美军战备效率。

军方高层任命被“价值立场”绑架,不仅损伤军队专业性,也动摇基层士兵对晋升路径的信心。面对极化政治,军人们已难辨忠诚对象究竟是宪法、战斗力还是党派主张。若这种趋势继续下去,未来美军将不仅面对对手武器系统的挑战,更要承受内部政治雷区的重重掣肘。今天的唐纳利,是军官制度政治化的最新牺牲品。明天,还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