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扮女装的“红老头”,背后零人受骗

发布时间:2025-07-11 05:32  浏览量:1

堪比惊悚电影、越传越离谱的南京红老头事件,虽然目前网上还有一部分不实信息,但基本上已经尘埃落定。

首先网传的“60岁南京老头男扮女装”信息不实。

实际上男扮女装的“红姐”,真实身份是犯罪嫌疑人焦某某,男,年龄38岁,非南京本地人。警情通报上的“外省来宁人员”六个大字,江宁警方对南京这座城市的热爱也算是跃然纸上了。其次,焦某某男扮女装,与男性发生关系,并偷拍视频进行网络传播,此信息为真。受害人数多达上千人,官方已经辟谣,盖章为不实。

第三,部分自媒体拍脑袋断案,造谣官方已核实237人身份,11人被检出HIV阳性,此消息同样不实。官方不仅辟谣,而且音符平台已经处置相关谣言信息1.4万余条。

第四,很多号主借“红老头事件”编故事,说自己的前男友、老公、男性亲属是当事人,被曝光后情感、信任遭遇挑战。这类内容满足大家的猎奇心理,很容易传播,但99.9%都是蹭热度博眼球的。

有些甚至是营销号起号的手段,大家凑热闹当小说、短剧看看得了,不信谣不传谣,别给他们送流量。

像下面这个,官方已经证实是编故事,给予了封号处理。然而截图还是满世界传播,很多女网友真情实感地同情号主,为号主感到不值。其实号主是男是女都不一定,背后说不定是另一个“红老头”。

互联网既可以迅速聚拢善意,也能无限扩大恶意。网络冲浪,请记住羊姐总结的以下简单、有效的避坑建议——多了解,少共情;多旁观,少代入;相信常识,保持质疑。

无论是极端的善还是极端的恶,都不属于人生常态。咱们普通人看看得了,千万别总往自己身上套,一会儿吓自己,一会儿哭别人,上个网搞得情绪大起大落,折寿啊。一旦如此,你就掉入了互联网圈套,吃流量饭的人,就是靠放大人性中的善与恶,拿捏公众情绪。

记住,上网的意义是让我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了解物种多样性,一定要避免过度代入、过度猎奇、信谣传谣。在这个复杂的人性试炼场里,希望大家都能保护好自己,别成了流量贩子手里的摇钱树。

其实官方通报里啥都有,只是大多数人宁愿听谣言也不愿意在官方信息里找真相。

首先,江宁警方的警情通报里说得很清楚,38岁的焦某某假扮女性,相约与多名男性发生关系。注意是相约,不是很多人理解的做生意。

这个通报是“红老头”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引发舆情后才发的,措辞必然严谨。但凡有个收款记录啥的,“相约”都不成立。既然定性为相约,肯定就是没收钱,或者至少是既没人提出有收付款行为,也没有掌握任何收付款的证据。

其次,因为有了上面这个前提,“红姐”被抓,不是网传的从事不被法律允许的特殊职业,也不是因为偷拍,而是传播淫秽物品罪。也就是说,他偷拍的目的是为了传播,而传播可能从中获利。

事发也是因为被偷拍当事人,在互联网上发现了自己的录像,前往公安局报案。至于为什么这么容易被发现,合理怀疑是因为某个特殊小圈子里的人,有“分享”的习惯。

因为有太多网友编故事,说在“红姐”的手机里看到了自己的老公、男朋友,一部分女性网友代入被伤害情绪,呼吁把所有人都曝光,看看是些什么渣滓。

情绪我理解,但法盲咱绝对不能当。如果偷拍、传播蔚然成风、不被制裁,甚至连被偷拍者也要一起曝光,不一定能揪出多少坏蛋,但好人一定会遭殃。尤其女性会成为最大的受害群体,你正常谈个恋爱,发现自己被传播了,不仅被传播,还会被造黄谣。

法律维持最低限度的道德,是人类在漫长的文明发展过程中,探索出来的对大多数好人有利的规则。互联网情绪断案,极端地统杀,爽是爽,但爽完得了,还是那句话,别过度代入。

你要知道互联网有时候就是一个厕所,偶尔爽一下可以,千万不能咂摸嘴儿。

因为我的读者大多数是女性,我特别不忍心看到大家被一些别有用心的流量牵着鼻子,自我代入,愤怒、悲伤、顾影自怜,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身边的男人,所以冒险也要说几句真话。

南京红老头这事儿,如果你关注的焦点是“他的女装扮相,既不年轻也不漂亮,男人找小姐为啥不找个年轻漂亮的”,就跑偏了。

如果你好奇他如何在亲密接触中,女扮男装而不被发现,或者被发现了,这些人为啥还能笑嘻嘻地继续,而不是气得歪嘴马上走人,也跑偏了。

因为十有八九,这并不是一个装女性骗钱、骗婚的故事,而是满足少数群体特殊癖好的事故。

出事了,大家都说自己是被骗,没出事之前,“红姐”或许是在某个小圈子里口口相传的“高技能约伴儿”。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无论作为男性还是作为女性,外貌都乏善可陈的“红姐”,能约到那么多俊俏小生了,因为他满足了小群体中,某些人寻找刺激的需要。

甚至他可能知道自己并无过人之处,所以剑走偏锋,亦男亦女,长在小圈子里厌女症男性的心巴上。

去找他的人,知道他是男人,但又喜欢他是女人。如果理解不了,可以再去看一遍凯歌导演的名作《霸王别姬》。

这样的人,游走在道德与法制的灰色地带,平台其实早该治理。最终以自己作死的方式被曝出来,还有一堆人跳出来煞有介事地分析起两性情感,说什么男人需要的女人从来不是年轻漂亮,而是吧啦吧啦……

不管出啥事,都拿来教育女性、吓唬女性,逼女性反思,真是离谱她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女性独立是件造福后代的好事,男女对立则是某些人掘金的饭碗,两者经常被别有用心的人混淆。

判断的标准其实很简单。你看了这个视频、读了这个观点,是变得更有目标、更有力量了,还是仅仅变得更有情绪了?前者是独立,后者是对立。因为独立让你强大,对立让你愤怒。

当然,互联网本质上是情绪经济,煽动对立一定比教育独立更易传播。

姐不写拿捏人性博眼球的内容,相反我一直呼唤理智,理智是干不过流量的,因为你能叫醒的人,一定比装睡的人多得多。但叫醒一个,就功德无限,我爱这种功德。

今天就到这里。这篇不敢放开写,懂的自然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