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二小姐:弥留之际依旧特立独行,入殓被换女装,死后被葬于美国
发布时间:2025-07-07 14:12 浏览量:1
1992年八月的纽约,街头夏风还带着海港独有的湿气。谁也没料到,孔令伟突然就在这样一个季节里、收拾行李离开了美国。她73岁了,这个终身寡居、习惯把一生攥在自己手心里的女人,这次没有带上宋美龄。多少人因此疑惑,是癌症复发还是另有苦衷?坊间一边议论她背井离乡的理由,一边又嚷嚷着她是不是藏了什么谁也猜不到的打算?人总爱说孔令伟生活在巨大的秘密里,可归根结底,这个决定真的只是身体的事?
没人能琢磨透孔二小姐,可宋美龄其实都懂。比外人还清楚。她知道这一出逃,纯粹因为那个长期相依的萧太太。两个人的情分,从重庆浓缩到台北,像条藏在暗处的水脉。萧太太走了,这根脉断了。孔令伟,就是活不出那间屋子外的味道。
曾有人讲,孔二小姐身边若没有萧太太,日子就像硬磨出来的。最亲密不过至此。连宋美龄自己,有一阵子也习惯让萧太太为自己打理头发,挑选首饰。大宅深墙,士林官邸里有人能不敲门随意进出,还真不多。孔二和萧太太拧成一股绳,这不奇怪。
就是这样一段关系,让孔令伟变得柔软。整个民国社会谁没背点故事,孔令伟和萧太太的事,连蒋介石都只睁只眼闭只眼。她们从没试图遮掩,也懒得装模作样。偏生让人羡慕,也让人心生微词。这些外头人的话,孔令伟听了当耳旁风。她怕的只有一件事怕萧太太离她而去。
偏偏,世事难全。萧太太这一走,宋美龄早就揣着一颗不安的心。果然,孔二很快就出了事儿。美国的医生诊断她直肠癌,一群人围着她分析治疗路径,她却像没听见似的,什么手术、化疗都让一边去。她选择了离开,她的理由,总让人难以反驳。换个环境,也许会好起来?但是怕面对过去的熟悉东西,一眼望去都是萧太太的影子。
她住进台北振兴医院VIP病房,这个地方本就是自己和宋美龄一手操办起来的。说句难听的,她在这里的地位甚至超过了大部分权贵。据管院的医生早在消息传开之前,一大撮人已经紧张到搬行李——谁想和孔二共事呀。她那点脾气,不说也罢。
想象孔二小姐在医院的样子,基本就是一副不容置喙的范儿。年纪大了,脾气仍在。她向来不喜欢女装,更别提身上那些男士佩枪、粗布裤子的打扮。她的个性具体?大致一言难尽。少年时期她也就已经锋芒毕露,放肆妄为。诸如开车撞警察这等事,别人想都不敢想。宋美龄偏宠她,每次都能给她兜底。
医院里的高层一提起她,个顶个神情复杂。曾有医生遭她训斥到直冒冷汗。其实这些还真不是小题大做。1930年代,她和龙云之子的枪战,连带伤及群众,也总是假托宋美龄之名硬扯官司。她不怕惹事。要说平日里最大嗜好,就是喝酒熬夜,扯着旁人天南海北地聊。这种作息让身边人叫苦不迭,可她乐在其中。倒像是用无穷无尽的精力害苦了自己。
这次回台湾,其实她差点没收敛。住进医院没两天,下发的新规就让所有人叫苦。电梯一次只准上一个病人。后边的人,耐心等着。病人不能坐柔软沙发,只能大厅游荡。旁人笑说还没看完病,人倒又添上点病。这荒诞事放谁身上都吃不消。她最看重“好看”和“贵”,所有能换的空调,必须用最顶尖的型号,理由多半没人敢反驳。
她还干脆修了个氧气厂,一座微型的。除了浪费钱没什么效果。她审美独特,不许医院墙上钉东西,还把所有指示牌撕掉,让员工手写贴着也好。她坚决不设小卖部,理由很简单这些妨碍美观。可怜有病在身的,还得顶着太阳跑去买纸巾牙膏。这不是折腾人是什么?
说实话,医院都快被她整疯了。她认定自己的管理最好,其实一点门道没有。看似风风火火,实际上一团糟。大事小事都要她亲自批示,就连最末级小职工的人事,也要签字同意。她办公桌上堆满了文书,“每份都得谁敢擅自决定?”可满屋子人都在等她心情。如果她老友在场,是不是能劝住她?也悬。
她也不是一无是处。电视里常见那些改革总有点光鲜亮丽,其实很怕冒风险。偏是,孔二敢拍板。她听进了医院核心团队的意见,引进三军总医院的魏峥,并且高薪组建心外科。拨了一亿台币购设备,这笔账其实算对了。得承认,她一生自傲,但有时也能服人。
但更多事务上,她就做得混乱无序。三天两头叫医护来聊天,有一阵子甚至聊到凌晨,不给人喘息。医生们无奈,护士倒暗里腹诽。她的控制欲贯穿到一线。手术后,实际情况本来乐观。癌症B级,没扩散,也就是切了肠子,放了十八公分。杜克林标准上最起码还有五年寿命。
问题就在于,医生建议她做化疗。孔令伟却完全不听。她摆手“没用!我身体我自己知道!”这不是第一次她顶撞专业建议。明明有逃出生天的机会,她还乐得飞去美国给宋美龄庆生。外人会觉得她太过自信,其实她可能根本不怕死。
难道她真不相信美国医术?又似乎是怕自己太理性,就彻底丢了决定权。没人能说准。后来转移到肺部,医生再度建议化疗,她偏偏坚持钴60放疗。只准照一叶肺。另一叶呢?自生自灭。医生也不再劝她,跟这主儿吵不过。癌症全身转移,所有人心里其实都有数。
1994年秋天,孔令伟突然陷入昏迷。一纸电报飞往纽约,宋美龄这才知情况恶化。她的心思比常人更沉重。没多犹豫,96岁的老人亲自赶到台湾,她不是为了看病情,而是想陪最后一程。
下飞机后,宋美龄按照惯例,先去了桃园大溪慈湖,再回到早年熟悉的士林官邸。下午她赶到医院,再见外甥女已是苟延残喘。谁都没想到,孔令伟竟能短暂睁开眼。那一刻,房间里的每个人都愣住。会不会,这人还能熬过去?
宋美龄决定那晚要留宿医院。医院上下不知该不该劝,她毕竟年近百岁。陪伴的夜晚,更像是在补偿些什么。众说纷纭,有的说孔二其实就是宋美龄的私生女,真真假假,谁能证实?只不过宋美龄自己心里明白那些偏爱的原因,未必只是家族之情。
她们曾经一同经历险境。抗战时,宋美龄就是因为孔令伟的一句“要垫后”,才逃过劫难。第二辆车被日军击毁,宋美龄只是擦伤,而孔二临危不乱,后车保驾。她们不是简单的姨侄女关系,宛如镜像。人说她俩如“化身”,可能也是经验之谈。宋美龄后来没有孔二,自己这条命早就没了。
可偏偏,这世上没有长久的护佑。白发人送黑发人,这种滋味,再怎么坚强也吃不消。宋美龄不停地回忆,从勇敢、任性到最后的虚弱,都不想去相信终结。有人劝,“该回美国了,眼下也看不出转机。”她却还不舍得走。矛盾吗?其实人的感情总是这样捉摸不定。
她还是离开了。只停留十天后坐飞机返回。等待她的是孔令伟的归于尘土。糖衣味的结局,总在一些细节上慢慢剥落。11月8日夜,因肺积水并发心脏衰竭,孔二撒手人寰。
宋美龄因为身体原因,未能亲赴告别,由孔令仪派代表照办丧事。安葬时,孔令伟一改终身女扮男装的旧貌,换回了女人的模样。这刻意的安排,有象征意味吗?还是仅仅想给家族安一个交待?名字也没留下自己钟爱的“令伟”,墙上只刻“孔令俊”。
都人的性格就是命运。孔令伟半生张扬,晚年依旧我行我素。她一生所作,无不展示“特立独行”。但到底什么才是她离开世界时最真实的样子?她一向不喜欢循规蹈矩,身后世界却还是强行修正了她的痕迹。
这样的人再离经叛道,也还是有人会记得她脚步的声音和最后那一眼。
真实的历史,总是在矛盾和难解之间微妙地扎根。谁又能讲得清,哪一步是人生的必然,哪一步只是命运的偶然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