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医美微增,女装婴童掉队,朗姿股份转型之路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2025-04-04 18:12 浏览量:2
翻开朗姿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朗姿股份”,证券代码:002612)2024年的成绩单,会发现其业务发展极不平衡:一边是医美业务的稳步推进,另一边是女装和婴童业务的节节败退。这种冰火两重天的表现,不仅折射出中国消费市场的深刻变革,更让投资者开始重新审视这家老牌企业的转型之路。
医美扛大旗,成业绩“救世主”
医美板块无疑是朗姿股份今年最大的亮点。
财报显示,2024年医美业务营收为27.84亿元,同比增长3.47%;占总营收的48.92%,较上年有所提升;毛利率为54.42%,同比增长0.65%。
2024年,在行业规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朗姿医美凭借其“安全医美、品质医美、口碑医美”的理念,迅速在市场中站稳脚跟。随着朗姿股份继续收购郑州集美、北京米兰柏羽、湖南雅美等医美机构,其在区域市场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截至目前,朗姿医美已拥有41家医疗美容机构,覆盖北京、成都、西安、昆明等核心城市。曾经被视为“备胎”的医美业务,如今已然成为朗姿股份名副其实的“现金奶牛”。
值得警惕的是,朗姿医美旗下品牌呈现分化态势。
财报显示,2024年武汉五洲营收为2114.64万元,同比下降约3.03%;湖南雅美营收为1945.82万元,同比下降约2.81%。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区域性医美机构正面临增长瓶颈。
在行业层面,医美市场竞争持续加剧,监管政策日趋严格。
据德勤联合艾尔建发布的行业报告预测,2024年中国医美市场将保持10%的增速,未来三年年复合增长率可达10%-15%。和君咨询研究报告则指出,我国医美市场渗透率仅为4-5%,相较美韩等成熟市场仍有2-5倍发展空间。
尽管朗姿医美拥有规模优势,但其发展仍面临三重压力:首先是白热化的市场竞争格局,公立医院、民营连锁与中小诊所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叠加新氧等互联网平台线下扩张及国际品牌加速入华带来的价格战压力;其次是医疗风险管控挑战,包括手术并发症引发的品牌危机、医师团队稳定性问题及日益增长的客诉成本;最后是商业模式可持续性考验,表现为居高不下的获客成本、存量客户维护困难以及轻资产扩张模式下的服务质量管控难题。这些结构性风险或将制约朗姿医美的长期发展。
传统业务:昔日荣光难掩今日颓势
与医美板块的风光无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女装和婴童业务的持续萎靡。
财报显示,时尚女装业务表现相对稳健,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9.25亿元,同比下降2.97%,但毛利率为63.45%,居各板块之首,反映品牌溢价能力。线上渠道成为亮点,尤其在抖音、京东等平台表现强劲,线上业务占比提升对冲了线下疲软。
相比之下,绿色婴童业务面临挑战,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9.21亿元,同比下降5.53%,尽管维持了61.76%的高毛利率,但行业竞争加剧与消费需求变化仍是长期挑战。
值得警惕的是,在人口出生率持续探底的背景下,婴童服饰市场的增长空间正面临系统性收缩。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出生人口已降至902万人,创下历史新低,这一趋势直接导致婴童消费市场的规模天花板不断下移。
还有市场研究机构预测,未来五年婴童服饰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可能降至3%以下,较此前10%以上的高速增长明显放缓。
这种结构性变化不仅影响市场规模,更将重塑行业竞争格局——头部品牌的市场争夺将更加激烈,中小品牌的生存空间则会被进一步压缩。对朗姿股份而言,其婴童业务板块(如阿卡邦品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亟需通过产品升级、渠道优化等方式寻找新的增长突破口。
十字路口的抉择
面对如此割裂的业务表现,朗姿股份管理层实际上站在了战略转型的十字路口。是选择all in医美赛道,还是尝试用医美反哺传统业务?亦或是开辟第三战场?
从近期的一系列动作来看,朗姿股份似乎更倾向于聚焦核心业务、推进战略转型的第一种选择路径。2024年3月,公司出售亏损的婴童品牌,剥离非核心业务;2024年11月28日,朗姿股份公告称,其子公司北京朗姿医管将获得5亿元增资,实收资本从5000万元激增至10亿元,此举意在强化医美业务的资金储备,为持续推进医美机构收购计划提供坚实支撑;2024年12月8日,公司再度宣布对旗下医美子公司增资9.5亿元,进一步夯实北京朗姿医管的资本实力与综合竞争力,助力其深化医美机构并购战略。
2025年3月26日,朗姿股份进一步披露与关联人共同投资的计划:自2017年7月起,公司全资子公司朗姿医管已通过多个员工持股平台,与部分管理层及医美板块核心骨干员工联合投资,参与新设或入股医美机构,并担任这些平台的普通合伙人及执行事务合伙人。此举旨在加速落地朗姿股份医美业务的全国布局战略,同时充分调动管理层与核心员工的积极性,形成利益共同体。
上述举措释放出强烈信号:一场以医美业务为核心、以战略聚焦为方向的深刻业务重构正在酝酿,朗姿股份正通过资本运作与组织变革,重塑业务版图,强化核心竞争力。
但转型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朗姿股份的案例实际上折射出传统企业面临的普遍困境:如何在维持传统业务的同时培育新增长点?如何平衡资源投入与组织能力建设?这些问题的答案,将直接决定朗姿股份能否真正实现华丽转身。
清扬君点评:
朗姿股份的转型之路,是中国消费产业升级的一个典型缩影。在消费市场从商品主导转向服务主导的大背景下,这家老牌企业的战略调整折射出产业演进的深层逻辑。其医美业务的异军突起,印证了消费升级的新趋势;而女装和婴童业务的持续低迷,则暴露出传统零售模式在新消费时代的适应困境。
朗姿股份提出的“泛时尚生态圈”战略看似美好,实则面临巨大挑战。纵观商业史,从乐视的“生态化反”到怡亚通的“供应链生态”,诸多企业都曾提出类似的生态构想,但真正落地的寥寥无几。朗姿的三大业务板块——女装、医美、婴童,不仅目标客群年龄跨度大,消费场景和决策逻辑也截然不同。医美消费者与婴童产品购买者之间,几乎不存在自然的流量转化路径。这种强行捆绑的“生态”构想,很可能只是一厢情愿。
展望未来,朗姿需要直面几个核心问题:在医美领域,区域性品牌如何突破地域限制?传统零售业务能否通过数字化转型重获生机?所谓的生态协同,究竟是战略远见还是概念炒作?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决定这家企业能否真正实现转型突围。商业历史告诉我们,转型成功的关键不在于提出多么宏大的构想,而在于能否找到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