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女特务“乌梅”,留下64年无法破解密码,孙女破译后当场痛哭
发布时间:2025-03-26 15:35 浏览量:5
1986年西安城郊,冯秀英为外公外婆迁坟时,怎么也没想到会在坟墓中发现了一个铁盒,只是现在的她并不知道,这看似寻常的遗物,竟藏着一桩尘封了 64 年的谍战迷局。
盒子里面有一个陈旧的日记本,一张年代久远的《西京日报》,还有一把褪色的不像样的红伞。
报纸已经存在了数十年,已经破碎不堪,字迹模糊不清,只能隐约辨认出当年报道的,一位名叫乌梅的女特务被执行死刑。至于那个日记本,全都是爬满鬼画符似的数字,每页右下角都蜷着俩英文字母,不知道写的是什么,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1986年的一天,身在吉林的冯秀英接到老家村委会的电话,因机场建设,政府需征用冯秀英家的祖坟,冯秀英是个重视情义的女人,小时候对外婆的印象很深。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回去再看一眼吧。
冯秀英得知消息后,立即返回咸阳,打算将外婆的骨灰迁到吉林去。一路风尘仆仆赶到地方傻眼了,二十多年没回来,外婆的坟早让野草吞得影儿都没了。
急得她拎着点心匣子挨家串门,愣是靠着村里八旬老汉的回忆,在乱葬岗边儿上扒拉出了坟头,冯秀英恭敬地点燃了两炷香,并且念念有词地跪拜了一番才让人开挖。
当棺材板打开的那一刻,骨灰盒旁边竟放着一个锈的不像样子的铁盒子,上头还压着一把勉强能看出来是红色的伞,一看到这把伞,她就想起小时候下雨天,外婆总撑着红伞送她上学的事儿。
出于好奇,冯秀英打开了铁盒,却发现里面的东西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一本写满数字的笔记本,一枚军用信号弹,还有一张已经泛黄模糊看不清字的《西京日报》。而那份《西京日报》的头版报道一位名叫“乌梅”的女特务被捕并枪决的消息,下边还有一张模糊不清的照片。
照片中的女人,隐隐约约中与她记忆中外婆年轻时的模样有几分相似。翻开笔记本一看,里边没有一个汉字,全都是乱七八糟的数字。
冯秀英四处询问了一番,结果却发现压根没人能说得清那个东西究竟是何物,冯秀英决定将那个盒子带回家,让家里人打量一下,看看能否找出一些头绪。
回去之后冯秀英逐渐被生活的忙碌取代了,对于外婆遗物的研究也慢慢抛到了脑后,直到17年后,偶然之间,这个沉睡了数十年的秘密又重新浮出了水面。
2003年的时候,冯秀英的女儿小雪,正在家里四处翻找她在剧团里用到的乐谱,无意中翻到了被他妈妈放在抽屉里的笔记本。小雪拿着歌谱,看着上面的数字,并把这些数字按照,音符的样子把曲子哼唱了出来,轻轻哼唱了几段后,似乎能组成一段优美的旋律。
第二天小雪在演出间隙随口哼唱这首歌时,却意外被一个回团里参观的退休老领导听到,老领导听见这曲子,脸唰地就黑了,说这是以前旧社会的禁曲叫《秋水伊人》,是当年电影《古塔奇案》的插曲,让她以后不要在唱了。
回到家之后,小雪就把这事说给了母亲听,母亲听完之后,这才恍然大悟起来,迫不及待地取出日记,又连夜翻出《秋水伊人》的老唱片,一个一个的核对,母女俩对着日记本研究了半天,终于发现了其中的秘密,些数字跟歌谱完全对得上,但是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却不知道。
冯秀英内心感到不安,又查阅了历史档案和影视资料,反复和秋水伊人歌词对比,终于发现了隐藏在歌词中的惊天秘密。
时间回到1937年,此时的西安,处于抗日前线与后方相互衔接的关键地带,同时也是军需生产的重要大本营所在。
西安街头,24岁的裁缝女工林素梅踩着缝纫机踏板在织布,没人注意到她左耳垂那颗黑痣里嵌着微型照相机,在传递着日军布防图的经纬坐标,这位被称作"乌梅"的传奇女特务,多次向日军传递情报。
并使用无线电和红雨伞作为醒目的信号,指示日军对西安进行精确轰炸,破坏当地的工业和军事设施。
最为严重的一次就是对西安大华纱厂的袭击。1939年10月11日,大华纱厂的工人正在紧张的操作机器生成棉布,这些布匹不久后将被送到前线,供抗日将士使用。
突然间飞机轰鸣声出现在大华纱厂上空,20多架日军飞机飞来,共投掷80余枚炸弹。随着炮弹精准投下,大华纱厂瞬间变成火海,纱厂中的棉布几乎全部被焚毁,烧掉棉花25000担,炸死工人12名。
从1937年至1944年,西安经历了145次的轰炸,数千枚炮弹摧毁了7000多处建筑,夺去了很多无辜生命,为了躲避轰炸,我军频繁多次专用地点,可奇怪的事情接二连三的发生,日军总是能准确找到新的藏匿处。
当巧合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军就怀疑一定是有特务活叛徒出卖,在一段时间的调查后,我军最终锁定了一个代号为“乌梅”的特务。
最开始我军对“乌梅”一无所知,甚至不知代号下面是男的还是女的,唯一能够确定的就是,每次乌梅发出的电台信号,都能好日军的轰炸对应上。
我方经过严密排查,逐渐缩小范围,很快确定了“乌梅”活动的范围,并对附近的可疑人员展开了排查,其中一个特别的人引起了调查人员的注意。那是一位年轻的女子,相貌非常出众,唯一不协调的就是,大白天的打着一把红色的伞到处走,形迹非常可疑。
随后我方立即对她实施了抓捕,审讯过程中很快就确认了她的身份-代号“乌梅”。她也承认了自己指引日军战机轰炸方位的行为,除此之外乌梅便守口如瓶不再言语。尽管最终未能揪出她的同谋,只能将她判处死刑。
原本以为解决掉乌梅后,战事会迎来一段时间的宁静,西安也会变得更加安全了。谁也没想到,没过多久,西安又重新出现了一个乌梅二号的幽灵电台,继续为日本人传递情报。
这种重蹈覆辙的恶况让我方彻底茫然,为了破解这个无线电密码,我方不断派遣专家出动,始终没有找到他,直到抗日战场的全面胜利,乌梅特务案仍是没有告破,成了一个未解的谜题。
看到这里,冯秀梅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全想明白了,她万万没想到,自己的血脉亲人居然就是十恶不赦的日本间谍,日记本上记录的日期和西安多处被轰炸的时间完全吻合。
这样的结果让他们简直无法接受,自己的至亲竟然是杀害同胞的帮凶,冯秀英与自己女儿小雪顿时痛哭了起来。
而那个乌梅二号,很有可能就是冯秀英的外公,他在外婆被捕后接替情报工作,继续想日本人传递信息,而那个日记本上的"W-M"根本不是啥英文缩写,根本就是乌梅"发音的缩写。
外婆白天撑着红伞逛街给日军指路,晚上用信号弹打摩斯密码,最扎心的是,这对特务夫妻玩的金蝉脱壳。外婆顶了罪,外公接着当"乌梅二号",把西安城卖了七年。
事实的残酷让母女二人陷入了深深的悲伤之中,第二天她们作出了一个决定,把这些资料全部上交给了公安局,也算是对这段历史有个交代。
如今八十多岁的冯秀英成了抗战纪念馆的常客。每逢清明,她总要往无名烈士碑前摆把红伞:"当年我外公外婆用红伞害人,现在我用红伞给英雄们遮阳挡雨,算是给老冯家赎罪了。
注:本文所有内容均来自于网络,请注意分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